吃黃連珍珠粉
可以解懷孕胎毒?

吃黃連珍珠粉可以解懷孕胎毒?

▍前言

先前一位朋友向我詢問,她的孕婦朋友能不能吃「黃連珍珠粉」來解胎毒?

我聽了立刻笑了出來,反問她:

「妳知道『胎毒』是什麼嗎?吃這個想要解什麼『胎毒』呢?」

她說,她的朋友懷孕3-4個月之後皮膚開始有小小的癢疹,而且最近越來越嚴重。

「胎毒不就是懷孕之後媽媽身上長的疹子嗎?」她問道。


▍以為的胎毒原來不是胎毒?

胎毒並不是指懷孕期間的媽媽的皮膚變化或是癢疹,這些理解可以說是大錯特錯!

「胎毒」這個名詞的來源,跟懷孕後的各種皮膚症狀基本無關,甚至許多網路罐頭中醫文章也誤用了「胎毒」這個名詞。

事實上「胎毒」在過去中醫古籍中,被記載在「清代的兒科書籍-幼幼集成」。

原文記載如下:

《幼幼集成.胎病論》

「胎毒者,即父母命門相火之毒也。命門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繫胞,道家謂之下丹田也。夫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純粹之精,熔液而成胎,淫佚之火,蓄之則為胎毒矣。蓋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人之欲也;成胎之後,其母之關係尤緊。凡思慮火起於心;恚怒火生於肝;悲哀火鬱於肺;甘肥火樍於脾;淫縱火發於腎,五欲之火隱於母胞,遂結為胎毒。凡胎毒之發,如蟲疥流丹,濕瘡癰癤結核,重舌木舌,鵝口口瘡,興夫胎熱胎暴,胎搐胎黃之類是也。若失七日之臍風,百日之痰嗽,半歲之真搐,一周之流丹,此又毒之至酷至烈,而木可解者也。」

沒關係,我知道大家都看不懂在寫什麼,這是很正常的。

幫大家翻譯一下原文白話的意思:

「胎毒,源自於父母本身體質之遺傳,因為懷孕過程中媽媽的各種情緒壓力、飲食不潔、作息失調,這些總合產生五欲之火,將會影響子宮裡的胎兒。

一但新生兒的胎毒影響發作,可能產生新生兒各種皮膚發炎濕疹、鵝口瘡、發燒抽筋、感冒難癒、久咳不止、黃疸⋯各種症狀。」

我知道上面的文字從現在的角度,看起來很不可思議。

但是如果以當時的時空背景來看,古人會這樣思考也是合情合理,畢竟在當時對於新生兒疾病沒有更深一層的原理理解。

因此他們只能將一切「新生兒疾病症狀」,都推到「胎毒」這個名詞來同一解釋之。


▍被誤解歸納的各種新生兒疾病

事實上,新生兒的各類疾病,其實都有相對應正確的發病原因機轉,並無法用「胎毒」這個名詞來一統解釋。

更不應該用這個名詞,來情緒綁架懷孕的婦女朋友,好像懷孕期間什麼事情都不能做,小孩出問題都是媽媽孕期的錯。

不過古代中醫師解釋歸解釋。

再去細翻其他關於新生兒疾病治療的中醫文獻便會發現,其實古人也不是這麼的傻。

他們只是因為當時沒有足夠的研究背景來找出病因,只能以這種統稱的名詞來暫時解釋。

雖然古代中醫師遇到了這種「不知所以只好解釋為胎毒影響」的新生兒疾病問題。

實際上,他們還是會依照新生兒當下的症狀加以處方給藥,所以邏輯上來說,還是有對症下藥。

(雖然解釋病源是錯誤的,但是治療當下症狀的邏輯還是有些合理。)

像是小兒濕疹、鵝口瘡、小兒丹毒、小兒發黃(黃疸)⋯,其實都有各自依照疾病分類的治療方式。

總之,「胎毒」這個名詞,在過去其實是「用來泛稱新生兒各種疾病的解釋原理」,與「孕婦懷孕期間的皮膚症狀」沒有太大關係。

而對現代中醫來說,許多這類定義不明確的舊名詞其實也逐漸在臨床使用上被淘汰。

因為我們現在對於疾病的產生原理都有了更明確的了解。

同時在治療方面,也大多是根據現代疾病診斷、配合中醫的核心理論,再加以使用中藥治療。

「吃黃連珍珠粉解胎毒」,可以說是從民間補養習俗、加上部分中醫歷史背景,各種拼湊組合產生的結果。

另外關於被誤解為「胎毒」的「各種妊娠期皮膚症狀」這個主題,中醫的看法如何,下次再跟大家講解一下!


【門診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