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醫師,我要減重嗎?我是不是要多瘦一點月經才會來?我聽人家都說多囊要減重才會好!」
「妳目前不需要主動刻意減重,而且在這個階段對於妳的多囊問題恐怕不會有太大幫助。」我這樣回答她。
昨天下診前大約花了半個小時跟一位多囊患者朋友講解多囊的發生原理。
她的外觀並沒有明顯肥胖情形,體態勻稱、體重也在標準範圍。
硬要說的話,我認為也只是因為荷爾蒙問題造成的水份囤積,因此體重可能與過去相比稍有增加現象。
或許是過去許多基本醫學觀念的宣傳效應,大部分的人對於「多囊性卵巢問題」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是因為太胖所以月經才不會來」。
確實,過度的肥胖是多囊性卵巢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卻不是單一或唯一的可能性。
▎多囊與肥胖的因果順序
一般來說,我們認為會嚴重干擾月經的肥胖問題,體重至少會超過標準體重10-20%以上。
而每個人的身體體重上升耐受度也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體重增加與月經失調之間,兩者需要有明確的先後因果關係。
舉例來說,有的人從60公斤變胖到75公斤之後月經開始出現失調現象,有的人則是從60公斤一路變胖到90公斤才出現月經失調問題。
但是她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先變胖而後月經失調」。
有些人的情況則有不同,她們是在標準體重狀態「先發生月經失調問題,而後體重才上升」。
如此,即使有體重過高問題,也是次要或後來才形成的多囊加重因素,並不是最先發生的原發因素。
▎多囊的病程因果循環
正如圖表所呈現的,形成多囊的原因可以分成四大項:
1. 後天肥胖
2. 先天體質
3. 作息紊亂
4. 身心失調
而四大主因,影響身體的生理部分包含兩個問題:
1. 胰島素阻抗現象
2. 下視丘訊號異常
因此我們在多囊患者身上經常可以檢查發現血糖代謝或是肥胖問題。
同時由於下視丘與腦下垂體訊號失調,進而產生不同程度的LH/FSH失衡問題。
這些情況綜合之下,最終導致了卵巢無法規則排卵、出現了「多囊化」的現象。
而一但卵巢多囊化,產生的雄性激素也會開始上升,同時影響身體的其他內分泌,食慾增加、睡眠失調、體重上升⋯種種現象接二連三的開始出現。
回頭看這些造成多囊的原因,不僅在每個人身上比重不同(A%、B%、C%、D%,四個原因佔比不同),不同原因在月經失調過程的不同時間點,介入程度也有所不同。
曾經遇過患者朋友國高中因為課業壓力月經好幾個月沒來,被診斷有多囊問題,而後壓力小了月經又開始恢復正常,出社會之後因為飲食失調變胖20公斤,結果多囊問題又再次找上門來。
這也就代表了,即使是同一個人,不同時間點上也可能有不同的多囊形成原因。
正因為它的形成是如此的複雜多樣,每位患者適合的療程規劃都會有很大的差異。
並不是說每個有多囊問題的患者,通通都要抓來做減重治療就一定會改善。
有的人需要先著重在睡眠問題治療,有的人在於調經的比重較高,有的人確實是瘦下來就能解決問題。
每個人當下需要的治療內容,都需要一一頗析,了解疾病一路發展的過程,究竟是從哪個環節出問題才開始的。
這也是多囊治療的困難與要點之處。
以一開始提到的這位患者朋友來說,她的問題首要調經,當排卵穩定、月經規律了,多囊間接造成的體重上升問題便會逐漸改善,身體代謝能力也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