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醫師,我在西醫那邊檢查看到卵巢裡面很多小小的濾泡,被說是多囊性卵巢,我是不是要多運動、控制飲食才能夠改善月經呀?」
門診一位外表看起來體態纖瘦、體毛不多、脂肪不明顯的患者朋友這樣詢問。
「先別急,我幫妳看一下妳的荷爾蒙檢查數值,再來判斷是什麼樣的排卵問題。」
超音波下的「多囊化」現象,代表的是卵巢經歷了數個月的排卵失調,可能是不規則排卵,又或者是完全沒有排卵,導致卵巢內塞滿了長不大的未成熟卵泡。
但是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無法規則排卵」的結果,有非常多種原因,並不是只有「典型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才會造成卵巢多囊化的現象。
她的血液檢查報告如下:
1. 雌激素數值正常
2. 黃體素偏低
3. LH:FSH = 1:1,但是兩者皆偏低
4. 雄性激素正常
5. 泌乳激素正常
6. 甲狀腺功能正常
答案很明顯了,這並非典型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也不是泌乳激素或是甲狀腺機能失調間接造成的排卵問題,而是所謂的「下視丘性無月經-FHA(Functional Hypothalamic Amenorrhea)」, 同時也是FHA-PCOM(下視丘性無月經合併卵巢多囊樣表現), 很多時候這類患者會被誤診為典型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
▎下視丘性無月經-FHA
要了解什麼是下視丘性無月經,我們需要先知道基本的排卵與月經關係。
首先要有正常的排卵,才會有正常的月經。
女生正常的排卵機能,主要是由一個名叫「下視丘-腦下垂體-卵巢軸」的訊號傳遞鍊所串聯起來的。
如果用一間公司來做簡單比方,下視丘就像是公司的老闆,下達指令(GnRH)給腦下垂體,而腦下垂體就像公司經理,接受到上面的指令之後再下命令(LH、FSH)給下屬-卵巢,讓卵巢完成任務(卵泡成熟、發生排卵)。
典型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Stein-Leventhal syndrome),除了有胰島素阻抗體質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於LH、FSH的訊號分泌比例錯亂(源於GnRH波動訊號異常),LH是FSH的2-3倍甚至更高,卵巢接收到的內分泌訊號錯亂,導致卵泡不容易成熟排出,而長時間完全不排卵的話,雄性激素也會比一般人高出許多。
下視丘性無月經,則是不一樣的表現方式,LH與FSH的分泌量差不多,但是都呈現明顯不足的情況,導致卵泡過小無法成熟排出。
因此卵巢內的卵泡雖然也是呈現多囊樣,但是與典型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外觀體態、內分泌影響,都還是有明顯的差異,外觀可能沒有變胖、沒有多毛、沒有痘瘡問題。
下視丘無月經,用公司來比方,是在老闆(下視丘)的地方就出了問題,導致沒辦法下達正確的指令給下屬-GnRH訊號不足。
而腦下垂體因為接收不到足夠的GnRH訊號,以至於它傳遞給卵巢的LH、FSH也是明顯強度不夠,無法促發卵泡正常的發育與排出。
一間公司老闆沒辦法正確下達命令,有可能是董事會的干擾(身體各種壓力)、有可能是資金周轉問題(營養不良或過度消耗)。
正如此,下視丘無月經大部分的主因都是來自於「嚴重作息失衡」、「身心壓力失調」、「營養不良過度耗損」。
▎下視丘無月經的中醫治療
下視丘無月經,在中醫的體質分類上,合併了「肝鬱」「腎虛」「血虛」「脾虛」幾種體質證型,而在每位患者身上的體質偏向比重各有不同。
肝鬱類型的患者,大多會描述自己有主觀性的壓力來源,自律神經較為敏感容易失調,較容易有焦慮或是失眠的傾象。
腎虛類型的患者可以想成是訊號傳遞鏈的強度不足,生理表現上可觀察到容易疲倦、睡眠總是睡不飽、白天疲倦、嗜睡傾向等等情況。
血虛患者則是偏向卵泡敏感性不足、生長緩慢,雌激素可能有偏低、月經血量明顯不足,內膜生長偏薄、基礎體溫量測偏低、濾泡期過長。
脾虛患者則有明顯消瘦傾向,營養熱量不足、或是過度運動消耗、典型的女性運動員三聯症。
找到患者的體質綜合方向,加以用藥治療,幫助下視丘的訊號傳遞正常化、進而能夠讓卵泡生長,卵泡養大才會發生排卵,排卵後自然會有月經出現。
只是月經消失數月,通常表示排卵已經失調一段時間,需要花不少時間才能把排卵功能恢復,並非一吃藥便能立刻改善。
少數人在吃藥之後,會立刻出現月經,於是就以為自己已經康復。
事實上這種月經,很大機率只是服用中藥物之後,突然刺激內膜造成的剝落出血,而非完整走完排卵週期的「正常月經」。
理論上如果有正確誘導排卵後產生月經,至少需要等候2-3週,慢則數週以上才會發生。
同時是否回歸到正常的排卵規律性,需要連續觀察2-3次的月經,是否都能在預期的時間報到,如此才能確認身體的內分泌已經回歸正常軌道。